从10月22日起,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陆续公布十九届中央第六轮巡视整改进展情况。今天公布第三批11家被巡视单位党组织整改进展情况,部分内容如下:
北京市委:进一步凝聚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共识
开展习近平总书记“2·26”重要讲话7周年宣传,深入分析京津冀协同发展形势,引导全市党员干部充分认清京津冀协同发展“滚石上山、爬坡过坎、攻坚克难”的阶段性特征,变压力为动力,积极主动作为。制定构建现代化首都都市圈重点任务落实工作方案,围绕构建“通勤圈”“功能圈”“产业圈”,深化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与国家京津冀协同办紧密沟通,会同津冀两地建立多层级、常态化对接协调机制,配合国家层面完善功能疏解激励约束政策体系。先后与天津市、河北省党政代表团进行座谈,深化交通、产业、生态、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协作。研究制定《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北京市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2021年工作要点》,明确工作任务和责任部门,同步制定重点任务督查方案,协调推动各责任单位抓好落实。今年以来已开展10次京津冀产业对接活动。推进支持雄安新区“三校一院”交钥匙项目建设,学校项目进入装修收尾阶段,医院项目主体结构封顶。
天津市委:深入开展重点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
在全市范围内对国企、金融、土地、政法等重点领域腐败问题开展专项整治,集中精力精准有效惩治腐败行为,贯通办案监督警示和整改治理,做到严抓系统、系统严抓,着力实现标本兼治。高质量高效率处置问题线索,依规依纪依法立案审查调查,对包括市国资委党委原书记、主任彭三,天津公安警官职业学院党委原书记蔡培林等采取留置措施。在高压态势的强大震慑和政策感召下,35人向纪检监察机关主动投案、115人主动交代本人违纪违法问题。针对案件查办暴露出的问题,纪检监察机关及时移送重点案件材料,推动各级党组织做好以案为鉴、以案促改、以案促治工作,常态化开展分级分类警示教育,全面审查、评估和清理现有制度,及时充实调整完善,健全权力运行和监督制约机制,切实堵塞风险漏洞。研究制定加强对国有企业政治监督的工作意见,将政治监督纳入国企治理全过程。对29家市管国有(金融)企业领导班子成员逐一“画像”、单独成册,纳入个人廉政档案。出台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近亲属和其他关系人与本企业业务往来情况报告办法等制度规定,对市管国有企业领导干部进行专题家访。加大国企腐败案件追赃力度。加强对土地征用、收储、审批等各环节的全过程监督、全链条管理、全方位管控,完善相关制度26项,健全规划监督检查机制和土地执法监管体系,建立每半年对各区开展监督检查机制,加强规划资源领域干部任职回避管理,进一步明确回避范围、申请任职回避流程以及违反任职回避规定的追责问责等事项,切实堵住土地领域腐败风险漏洞。深入推进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狠抓中央督导建议的整改落实,认真做好情况大起底、线索大清查、顽疾大整治。
重庆市委:切实做好三大攻坚战后续工作,全面落实“六稳”“六保”任务
一是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深入学习贯彻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精神,弘扬伟大脱贫攻坚精神,召开重庆市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出台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编制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衔接“十四五”规划。建立市领导联系乡村振兴工作机制和驻乡驻村帮扶制度,市领导分别联系“两群”17个区县,17个市级乡村振兴帮扶集团定向帮扶“两群”17个区县和17个市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乡镇。安排专项资金支持脱贫区县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开展农田宜机化示范改造。制定关于推动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实施意见,推动和引导区县培育龙头企业。健全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及时发现解决“两不愁三保障”新出现的问题,实行动态清零。按照党中央要求,有序调整优化扶贫机构职能,实现工作体系有效衔接。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纳入区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
二是深入推进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编制重庆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建设“十四五”规划,制定水土保持规划,狠抓水土流失治理,全面增强库区蓄水保土能力。严格涉河项目审批,加强在建港口项目日常随机抽查,启动全市水运建设市场综合督查。常态化排查整治河道“四乱”问题,分类处置完成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两岸10公里范围内历史遗留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任务。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保持总体优良。修订重庆市三峡水库消落区管理办法,成立三峡库区(重庆)消落区治理研究中心,组建专家咨询委员会,开展三峡库区消落区生态修复技术示范研究。有序做好退耕还林工作。
三是深入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市委主要负责同志主持召开专题会议,听取全市防范化解债务风险情况汇报,部署安排做实做细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工作。严格落实政府债务限额管理规定,扎实有效防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四是抓实教育领域突出问题整治。市委、市政府召开教育领域突出问题整改工作会议,对整改落实工作作出专题部署。通过学区制管理、集团化办学,促进区县域内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扎实推进落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各项措施,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陕西省委:关于肃清赵正永流毒和恶劣影响还不够彻底的问题的整改
一是加强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教育,常态长效开展肃清赵正永流毒和以案促改工作,把开展以案促改工作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情况考核,引导党员干部从灵魂深处清除病根,从思想根源上拨乱反正。
二是深化赵正永严重违纪违法案以案促改工作,持续推动“四个查一查”、“四个专项工作”问题常态化排查整改,紧盯问题整改落实、权力规范运行等加强监督检查,严肃查处领导干部利用职务影响“当掮客”、“空手套白狼”,违规参股当“影子股东”,开办“影子公司”等问题。
三是强化警示教育,编发《陕西省党员干部警示教育资料》,组织拍摄警示教育片,加大典型案例通报曝光力度,着力营造不敢、知止氛围。
四是制定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开辟学习延安精神专栏,拍摄《我们从延安走来》专题片,举办2021年新提拔省管领导干部延安精神再教育专题培训班,对135名新提拔市厅级领导干部进行培训,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坚持用延安精神滋养初心、淬炼灵魂、校准方向。
审计署党组:完善制度规范管理,切实提高审计质量
组织对有关审计项目业务会、会审会记录和纪要等进行梳理排查,规范审计报告复核制度,进一步明确复核原则、范围、流程和审批程序,健全集体研究机制,强化对重大事项过程留痕等要求。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审计现场质量管理有关要求的通知》,举办2021年度依法行政暨复核审理能力提高班,加强审计质量控制的实务指导。加大对派出机构审计业务质量检查力度,检查结果在适当范围通报,推动严格依照法定职责权限和程序开展审计。
全国人大常委会机关党组:加强立法服务工作
坚定落实党中央关于完善“一国两制”法律制度体系的重大决策部署,及时审议修改香港基本法附件一、附件二,确保“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研究梳理党中央确定的立法项目,及时列入年度立法工作计划并适时启动相关工作,督促有关部门及时制定修改网络安全法、电子商务法以及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出台后的配套规定。加快实施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立法修法工作计划,服务常委会制定医师法、审议野生动物保护法修订草案等,抓紧推动传染病防治法、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境卫生检疫法等法律修改工作。丰富立法形式,深入总结“决定+立法”、“决定+修法”、法典编纂等立法形式,服务常委会制定反食品浪费法等“小切口”立法;开展法典编纂工作研究,起草形成《关于适时推动条件成熟立法领域法典编纂工作的汇报》,研究启动环境法典、教育法典、行政基本法典等条件成熟的行政立法领域的法典编纂工作。加大对数字经济、互联网金融、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立法的研究和推进力度。推进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加强联系指导和工作培训,拓展联系点布局。完善备案审查信息平台功能,开展民法典涉及法规、长江保护法领域和行政处罚法领域专项审查和集中清理工作,召开备案审查工作座谈会,指导地方开展备案审查工作,提升备案审查工作整体成效。对立法中的难点问题、重大分歧加强请示报告工作,先后就“一法一规则”、个人信息保护法、海南自由贸易港法、退役军人保障法等多部法律草案向党中央请示报告。发挥人大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提前介入法律草案的起草工作或牵头起草有关法律草案,主要立法项目成立工作专班。注重将立法宣传、对外发声与立法工作一同部署、同步推动,发挥法工委发言人作用,讲好立法故事,并就反食品浪费立法、外商投资法实施、国家安全领域立法等问题对外发声。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加快推进健康中国任务实施
一是加强《“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实施统筹协调。汇总形成《〈“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重点任务实施进展情况报告》,组织开展《“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2019-2020年实施进度和效果监测评估,对工作推进迟缓的加强督促。
二是加大健康中国行动协调力度。召开全国爱卫会暨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会议、健康中国行动2021年度工作调度会,加快推进健康中国行动监测评估和试考核工作。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印发《健康中国行动监测评估实施方案和健康中国行动监测评估指标体系(试行)》《健康中国行动2019-2020年试考核实施方案》《健康中国行动2021年工作要点》。组织开展2019年度、2020年度健康中国行动试考核。
三是协调推动重点专项行动实施,将推进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艾滋病防控、癌症早诊早治、建立完善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和资源库等工作纳入健康中国行动2021年工作要点和重点工作进展表。
四是开展各地优秀案例征集和健康中国行动形象大使聘任、“健康达人”评选活动。遴选18个向全国推介的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典型经验案例,印发《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地区优秀经验案例汇编》。
五是围绕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目标及要求,广泛征求意见,研究制定“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
国家医疗保障局党组:强化药品价格管理和监测预警
一是在《国家短缺药品清单》《国家临床必需易短缺药品重点监测清单》基础上,建立药品价格和供应异常变动监测制度,重点监测国家短缺药品清单和国家临床必需易短缺药品清单,相关监测结果送国家短缺药品供应保障会商联动机制办公室。
二是依据监测、信访渠道掌握的线索和相关执法部门行政处罚认定的案件事实,对相关药品价格虚高等问题开展调查,指导地方通过函询约谈等措施加强日常管理。
三是多次与市场监管部门沟通建立监管协同机制相关工作,共享监测、监管和执法成果,强化监管合力。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推动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夯实中医药现代科学基础
一是推动中医基础研究重大项目顶层设计。研究提出“十四五”中医药基础研究重大项目建议。协调将“中医核心病机理论的现代诠释与创新”纳入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
二是梳理总结中医基础研究成果。对既往十年973计划中医理论专项项目成果和科研管理经验进行梳理总结,形成《973计划中医理论专题十年成果集萃》向社会发布,展示中医药理论研究最新成果。
三是推进中医药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建设。研究制定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建设方案,研究编制中医药学科类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方案。指导中医类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深化建设,推动中心扩容布局。完成18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评估工作,研究提出优化布局的总体考虑。
青海省委: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一是印发《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制定完善相关行业部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政策、规划、方案。组织全省万名干部下乡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落地见效”活动。
二是印发《关于下达2021年度脱贫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就业任务的通知》,截至8月底,全省已实现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81.21万人次,其中脱贫劳动力、边缘易致贫人口19万人,超国家下达指标1.5万人。印发《2021年度脱贫劳动力边缘易致贫人口短期技能培训计划》,确定年内1万人培训任务,目前已完成5200人技能培训。
三是实施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完成4个牦牛产业园建设,青藏高原牦牛博物馆已完成全部建设任务;争取资金7400万元,打造藏羊标准化生产基地54个,建设标准化生态牧场15个。出台《青海省促进高原特色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大牦牛、青稞等特色产业扶持力度。实施“百乡千村”产业示范村建设。
四是落实《消费扶贫三年行动方案》,目前全省扶贫产品供应商已覆盖39个县(市、区),涵盖342个3764款产品。
五是优化农村牧区流通网络布局,全省已建成39个县级电商服务中心、36个物流仓储分拨中心、2555个乡村级电商服务站点,实现农产品网络交易额17.1亿元。
六是编制村集体经济县域发展规划或实施方案,继续打造乡村旅游扶贫项目。
甘肃省委:关于汲取祁连山事件教训、举一反三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整改
一是持续推进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整治。召开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工作领导小组暨祁连山国家公园试点领导小组工作会议,部署推进祁连山地区生态保护工作。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祁连山腹地开展专题调研和检查,督促相关市县健全完善生态环境治理长效机制,持续巩固提升祁连山生态治理成效。
二是全面开展排查整治。召开全省全面强化生态环境问题排查工作推进会和全省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工作部署推进电视电话会议,密集部署推进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工作。截至8月底,全省累计排查整治生态环境问题4723个。
三是推进环保督察和执法检查。启动实施第二轮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以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安全、道路交通运输环境安全和重大环境风险企业安全为重点,开展生态环境风险隐患大排查。严格落实《甘肃省环境保护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实施细则》,开展了黄河流域联合执法检查,共立案419件。
四是加大生态修复力度。持续加强对金塔县循环经济产业园化工企业环境污染问题的督导检查力度,对涉事化工企业存在的生态环境违法行为进行行政处罚。根据交办线索破获污染环境案件5起。4户化工企业均与第三方环境污染修复治理资质单位签订了污染区域修复治理合同,并开展污染土壤异位阻隔填埋场、拦挡坝等工程建设,修复治理工作稳步推进。